导航
专注分享
本地生活资讯!
首页 > 资讯 > 热点

构建“北屏、中环、南片”,广州编制自然保护地规划

2023-05-10 22:33:54 分类 : 热点 来源 : 大洋网 围观 : 438 次

构建“北屏、中环、南片”,广州编制自然保护地规划

广州将从系统化角度科学构建全市自然保护地,保护好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城市生物多样性,让人民享受到优美生态环境、优良生态产品、优质生态服务。根据《广州市自然保护地规划(2023-2035年)》(征求意见稿),广州将确保以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内陆和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为代表的自然生态系统得到全面保护;实现广州市生物多样性得到系统性的就地保护。

构建“北屏、中环、南片”,广州编制自然保护地规划

↑海珠湿地

增城区自然保护地面积最大,从化区数量最多

记者了解到,为更好推进广州市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组织编制了《广州市自然保护地规划(2023-2035年)》,现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公示日期为2023年5月10日至6月10日,市民可通过信函、网络等途径反馈意见。

据介绍,自然保护地是由各级政府依法划定或确认,对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及其所承载的自然资源、生态功能和文化价值实施长期保护的陆域或海域。建立自然保护地目的是守护自然生态,保育自然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与地质地貌景观多样性,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健康稳定,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服务社会,为人民提供优质生态产品,为全社会提供科研、教育、体验、游憩等公共服务;维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永续发展。

按照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依据管理目标与效能,自然保护地可分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自然公园3类。根据广州市自然资源禀赋,目前已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和自然公园2类自然保护地。

根据2019年下半年自然保护地摸底调查情况统计,广州市已建成自然保护地89处,批复总面积11.03万公顷。其中自然保护区总面积0.97万公顷,占自然保护地总面积8.83%,占广州市国土面积1.31%;自然公园总面积10.05万公顷,占自然保护地总面积91.17%,占广州市国土面积13.52%。

从行政区分布看,11个行政区中,越秀区无分布,海珠区1处、荔湾区1处、天河区4处、白云区8处、黄埔区6处、花都区8处、番禺区8处、南沙区5处、从化区27处、增城区21处。增城区自然保护地面积最大(42990.93公顷),占全市自然保护地总面积38.99%。从化区数量最多(27处),占全市自然保护地总数30.34%。

为自然保护地高质量发展进行现实考量和长远谋划

《广州市自然保护地规划(2023-2035年)》(征求意见稿)指出,广州市自然保护地面积较大,类型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保护成效显著。该规划立足于广州市自然保护地资源禀赋,明确广州市自然保护地发展目标和主要发展任务,细化近期全市自然保护地重点工程,展望2035年建设目标,从系统化角度科学构建全市自然保护地,保护好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城市生物多样性,让广州人民享受到优美生态环境、优良生态产品、优质生态服务,为广州市自然保护地高质量发展进行现实考量和长远谋划。规划期限为2023-2035年,规划元年为2023年,整个规划期共13年。其中,2023-2025年为近期规划,2026-2035年为中远期规划。

该规划提出广州市自然保护地总体目标:建立以自然保护区为基础,以高等级自然公园为特色,与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确保以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内陆和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为代表的自然生态系统得到全面保护;实现广州市生物多样性得到系统性的就地保护;推进广州市自然保护地生态修复功能显著提升;保障广州市自然保护地的生态屏障功能全面巩固。

根据该规划,广州将构建形成“北屏、中环、南片”的自然保护地空间布局。

其中北部山林生态维育屏,包括广州北部从化、花都、增城山区连绵的山地森林,是广州自然保护地数量最集中、自然资源最富集、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以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要生态功能,是广州北部的城市生态保护屏障。北部山林生态维育屏是广东省珠三角外围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内水热条件优越、地形变化丰富,为众多珍稀濒危物种提供了生存庇护场所,主要包括广东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其重点保护对象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规划提出应以森林生态系统保护、水源涵养功能维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为发展方向,开展自然植被保护恢复、野生动植物重要栖息地和原生生境保护恢复、生物廊道连通等重点工程建设。

中部都市郊野游憩环立足广州自然保护地与生态廊道空间布局特点,打造中部“都市”翠环、珠江前后航道湿地环,形成环绕广州主城区的高品质自然保护地空间格局,是主城区实现“两山”价值转化的重要空间载体。“都市”翠环串联广东白云山国家风景名胜区等自然保护地;珠江前后航道湿地环串联广东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等一系列城郊自然保护地,是广州市重要的生态游憩目的地。其重点保护对象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内陆湿地生态系统以及水鸟生态廊道,规划提出应以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水鸟生态廊道建设、提供多元生态产品、促进自然保护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主要任务,开展湿地植被保护恢复、自然科普教育基地、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提升等重点工程建设。

构建“北屏、中环、南片”,广州编制自然保护地规划

↑白云山

南部滨海特色生态片主要为南沙滨海地带的特色自然保护地,形成以滨海湿地公园、滨海森林公园和滨海地质公园等多元自然保护地为特色的生态片区。南部滨海特色生态片主要包括广州南沙地方级湿地公园等滨海自然保护地。

根据规划,2025年,广州将完成全市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和综合科学考察,完成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近期(到2027年)重点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根据生态修复对象的不同分为森林资源精准修复与提质工程以及湿地资源保护与修复工程两大类,以提高区域生态安全性及稳定性。

同时,推进示范性自然保护地建设工程,从全市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和风景名胜区,选取国家级自然保护地4处、地方级自然保护地9处,共13处自然保护地,重点提升改造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景观,新建和修缮访客中心、观景设施、森林步道、自然教育设施、露营基地等旅游服务设施,丰富休闲观光、生态体验、森林康养、运动游憩、生态体验、研学等旅游产品供给,打造广州市示范性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品牌,辐射带动周边自然保护地及社区协同发展,充分展示出广州市自然保护地建设成效,让更多市民走进自然,享受绿色生态产品。

此外,广州还将高质量推进广州市森林步道建设工程,至2027年,规划建设森林步道1000公里,重点打造7条森林步道线路,囊括9个区的森林、湿地、水库、海洋等多种自然资源。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叶卡斯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耀烨 通讯员林荫、谢惠强、黎清、汪张跃

[ 编辑: 李若凡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自网络,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